描述
相較於傳統H&E以形態學(morphology)為主的判讀模式,化學染色、免疫組織化學(immunohistochemistry, IHC)、免疫螢光(immunofluorescence, IF),甚至是原位雜合(in situ hybridization, ISH)試驗的結果評估,主要是針對染色的「陽性訊號 (positive signals)」進行分析。因為評估標的主要是陽性表現訊號,其評估標準不外乎是訊號「表現量(quantity)」及「表現強度(intensity)」。
因應各實驗設計規畫以及實驗人員想分析的內容不同,特殊染色的評估方法就有可能不同。因此常在審閱文件後,發現怎麼大家用的評估方法都不一樣,也找不到自己研究中使用的markers的評分模式。這時參考較常見的幾種原則性的評估方法,並適當的因應自己的研究需求進行微調(modified),就可能是一種比較容易被接受的評估分析方法。






以上幾張圖卡展示幾種較常見的分析評估方法,可以看到大多是將陽性表現量及強度分別進行評分,最後再加總或相乘以取得一個分析數字。病理醫師要注意的是,在評分過程中要注意去過濾掉非特異性陽性訊號或背景雜訊,否則可能造成判讀結果的失準。某些研究可能需要細分至訊號表現在細胞的膜、質或核的差異,這就會需要更進一步的精細觀察,往往需要耗費相當的時間及精神。
H_Score是值得一提的IHC常用評估模式,他的評估方法是將陽性訊號表現強度分為0 – 3級,並分別計算各級的訊號表現佔整體細胞的「比例」後,進行加權加總。其優點是可可以更精細的區分各切片表現間細微的差異。但缺點是在細胞表現的比例上,因H-Score的評分法是使用連續數字,但人眼能否如此精確的細分1-5%表現量的差異則可能有待商確。但H-score仍是在評估微陣列組織切片 (tissue microarray, TMA)時,一種經常被使用的評估方法。